东非对南美的前期投入,日后受益者显然是东非西海岸地区,诚然近些年来东非西海岸发展不错,可和东海岸相比依旧有明显差距。
想要改变这种格局,南美和西非两个和东非西海岸利益相关的地区,就必须优先布局,从而使得西海岸成为南大西洋的经济高地,虹吸整个南大西洋沿岸国家和地区的资金,人才和资源。
在西非和南美之中,毫无疑问后者对当前东非的吸引力更大,一方面是英国势力收缩,另一方面是南美相对于西非开发更成熟,至于西非,各国势力盘踞,且文明程度偏低,文化和种族和东非差异也过于明显。
……
时间转眼进入1932年。
去年,随着东非政府大刀阔斧的经济调整下来,成功抵住了世界经济危机的逆潮,成为世界少数几个在经济风暴中逆流而上的经济体。
不过,与之伴随的则是花钱如流水,为此,东非政府也不得不走上缩衣减食的道路。
弗里德里希皇储今天就在铁道部开会,就东非铁路的“亏损”问题进行讨论。
“铁路是事关国民经济,国防军事战略,基础民生的重要交通设施,从本世纪以来,帝国铁路事业发展日新月异,迅速腾飞,成为世界第三大铁路网。”
“在拉动国民经济增长,驱动区域经济发展,平衡地区经济差异,改善交通通行条件等方面做了重要贡献。”
“但是,随着时代的发展,如今铁路所呈现的危机也已经在全世界爆发出来,除了苏联等欠发达国家和地区以外,许多国家的铁路资产,事实上成为了负资产,我们东非铁路也存在这种发展趋势。”
“所以,我希望大家能集思广益,对东非铁路如何改革,做出详细和切实可行的方案。”
1931年,世界三大铁路网,分别是北美铁路网,欧洲铁路网,最后是东非铁路网。
其中美国的铁路高达四十三万公里,稳定排在世界首位,欧洲世界第二,长度超过三十五万公里,最后东非本土铁路线也超过三十一万公里。
伴随着经济危机的爆发,美国铁路产业损失惨重,欧洲铁路产业整体表现还不错,还有苏联这种铁路建设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的存在,东非虽有些底气,但是问题也已经比较严重。
铁道部部长威尔斯分析说:“皇储殿下,关于目前东非铁路的经营情况存在的问题,这是因为我们东非特殊国情所导致的。”
“铁路方面的亏损,有内部和外部双重因素作用,内部是系统性和先天不足等问题,只能不断调整,外部主要是其他交通方式的崛起,和铁路产生了竞争。”
“就拿当前世界铁路经营状况最好的欧洲铁路来说,他们之所以能够勉强维持,这是因为欧洲本身市场和需求就大。”
“欧洲人口是东非的两倍多,并且面积还比东非要小许多,仅客运方面,就注定了东非铁路的盈利情况不会太好看。”
早期铁路肯定是一门稳赚不赔的生意,毕竟铁路建设初期,线路少,且早期铁路多建设于经济发达,人口稠密,或者资源丰富的地方,加上没有汽车等交通方式竞争,几乎垄断主要客运市场。
就以19世纪的世界铁路情况来说,当时没有汽车,铁路就是速度最快,最方便,最舒适,也是最有格调的交通方式。所以,19世纪的民众出行,有条件的话,陆地交通方面,铁路必然是最佳选项。
可是,到了20世纪,情况就完全不同了,俗话说物以稀为贵,但是看看如今的欧洲,北美还有东非,哪个铁路长度放在前世21世纪,都能排在前列。
别说发达城市和工矿地带,就是偏远的乡村,甚至是森林,雨林,沙漠,大山沟里都能见到铁路的身影。
总而言之,如今发达工业国家普遍面临的问题是铁路建设过剩问题,其中尤其以美国为甚。
威尔斯就重点提及道:“美国的铁路超过四十万公里,世界第一,但是美国的人口总量,还不到欧洲的四分之一,甚至比东非还要少个近大几千万人口。”
“同时,因为美国对经济的放任,铁路行业十分混乱,许多铁路公司,甚至重复建设线路,为了招揽乘客打价格战,铁路系统不兼容等等,所以如今美国铁路在经济危机中哀鸿遍野,损失最大。”
“除了这一点以外,美国汽车产业的爆发,也是铁路产业暴雷的重要因素,我们东非虽然是世界汽车产业第一大国,汽车保有量超过三千万。”
“但是和美国相比,我们的汽车产业发展已经比较克制,美国人口仅仅一亿两千万人,汽车保有量却超过两千五百万台,在人均数量上比帝国还要高。”
美国虽然是世界第二大汽车生产国,但是因为经济体制的原因,美国政府对汽车产业发展的态度和东非政府完全不同。
东非政府在交通产业发展上,偏向于均衡发展模式,铁路,公路,航空,水运全面发展,并且在公路交通方面,东非以技术,品牌培养为主导,而非盲目追求数量。
美国就完全不同了,这个时代的美国企业,像极了前世远东帝国快速工业化阶段的企业,但凡闻到一点血腥味,所有企业都一拥而上,最终导致产品价格变成“白菜价”。
在汽车产业发展上,就体现了这一点,东非从二十年代开始,在政府的引导和规范下,汽车产业升级转型,稳定拓展中高端市场。
而同时期美国政府对国内的车企,完全是放任自流,加上股市的影响,美国汽车产业迅速膨胀,准入也完全没有门槛。
因此,美国企业也不管技术,工人,市场需求等等因素,拿着钞票就进入这个行业,反正有股民兜底,也不怕产生浪费。
这最终导致1929年经济危机中,美国汽车产业的直接崩溃,而在1929年以前,还有不少美国经济学家信誓旦旦的称“美国汽车产业超越东非指日可待”。
就以美国汽车产业在二十年的发展状况来说,做出这种判断也并非没有道理,在1920年以前,美国汽车产业完全无法和东非对比。
而到了1927年,美国的汽车年产量就已经超过东非,并且在全国汽车保有量上也迅速追赶东非,同时美国的汽车产业还在快速增长。
按照这种趋势,不出几年时间,美国在汽车保有量上超越东非,成为世界第一,还真有可能性。
不过,结果也很明显了,那就是美国汽车产业发展的这种趋势是不可持续性的,1929年经济大危机,直接给了美国车企当头一棒,就算现在,也有不少美国大汽车生产商还在水深火热里苦苦挣扎。
美国汽车产业的发展,依赖本国市场和关税保护,经济危机爆发后,美国失业率居高不下,居民收入大幅度降低,国内市场崩塌。
而在国际市场上,美国汽车又竞争不过东非,德国,甚至是法国车企,因此,现在美国只能自食恶果。
当然,美国汽车产业损失严重,这并不耽误其对美国铁路客运造成的恶劣竞争和影响。
如今美国的汽车保有量可能达到两千六百万辆,而美国人口才不过一亿两千多万,这也就意味着,在美国每五个人中就拥有有一辆汽车。
而这还不是美国铁路企业最致命的威胁,毕竟铁路在中远途运输中更具有优势,但美国有一项情况让这种优势受挫严重。
那就是美国的油价“便宜”,是的,美国的汽油价格,在世界主要大国中价格最低。
反观东非这个世界第一大石油生产国,油价却不便宜,尤其是车辆燃油价格,因为东非和欧洲一样有“燃油税”,并且东非燃油税的比例,放在全世界都算比较高的水平。
这样一来,东非居民在买车和出行方面,就必须考虑成本问题,选择最合适的交通工具。
而美国人就没有这个顾虑,油价低,也就意味着长途选择汽车美国人也不会太心疼,这样一来,就更没有人愿意坐火车这种交通工具了。
威尔斯就着重提到说:“在美国,因为油价的原因,民众可以选择私家车,再次也可以选择长途公共汽车,最后,可能才会考虑火车。”
“除此外,美国铁路客运也受到了技术的限制,在欧洲和我们东非,在铁路技术上正在加速向电气化或者燃油机车方向转变的时候,美国火车机车依旧以蒸汽机车为主,不管速度,效率,还是舒适度都还停留在上个世纪的水平,所以,美国铁路客运的乘车体验极差,如果我是美国人,也不愿意选择铁路出行,这还要考虑到美国铁路系统的不兼容性,换车十分不便,以及晚点等问题。”
这一点确实对美国铁路客运影响颇大,如今欧洲和东非,都在朝着铁路电气化,内燃机车,甚至是高速铁路方向发展,美国的铁路却抱着蒸汽动力不放。
试想一下,蒸汽机车那让人窒息的速度,还有巨大的污染、噪音等问题,怎么可能和橡胶轮胎的汽车竞争。
1931年,世界铁路电气化已经有了巨大提升,先不提东非,就是欧洲各国在铁路电气化领域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,其中瑞士更是实现了铁路电气化率超过百分之五十,位居世界第一位。
其他欧洲国家表现也颇为不俗,比如瑞典达到了百分之三十,挪威百分之二十五,德国超过了百分之二十,奥匈帝国也有百分之十,英国也有百分之三。
而同时期美国的铁路电气化率不到百分之一,几乎等于没有,至于原因也很简单,美国煤炭资源丰富,煤炭价格低,所以蒸汽机车燃料成本低。
然后是美国地形以平原为主,这也影响了美国铁路的电气化需求。
反过来,这些就是欧洲各国的优势,欧洲地形复杂,尤其是山区,对电气化的需求就越大,像瑞士,挪威,瑞典还有奥地利,这些山地国家的电气化率都超过百分之二十。
电气化铁路上,电力机车的爬坡能力远超蒸汽机车,这一点对于这些山地国家,或者多山区国家很重要。
同时,这些国家还有一个特点,那就是他们的水电资源丰富,毕竟欧洲降雨多,山地更是重要的水源地,方便借助地形建设水电站,为铁路电气化提供廉价电力支持。
同理,以上原因对东非也同样适用,加上东非政策上的支持,如今东非铁路电气化达到了惊人的百分之三十三,电气化铁路规模世界第一。
所以说,美国铁路的衰落,不仅仅是外部因素导致,自身也不重视技术的提升,而且体系混乱,没有统一管理和监督等等各种问题,一起使得美国铁路业走向衰落。
威尔斯说道:“因此,东非铁路在各个领域,几乎挑不出太大问题,而亏损也是无法避免的,就算欧洲各国在客运铁路方面也存在亏损问题。”
“但是,殿下你要知道,欧洲的人口规模可是我们的两倍多,因此,客运注定是赔本买卖,但是,考虑到民生,还有国防,区域发展等因素,一些客运线路,我们又完全无法取消。”
东非铁路建设从一开始,恩斯特就定下了基调,那就是不能完全以经济角度考量,还要为社会发展,区域平衡,国防军事,国家战略,基础民生等综合。
而以上这些词汇,许多都和“盈利”搭不上边,就比如东非的鲸湾港铁路,这条铁路就很难盈利,可这条条路又不能没有,不管是东非西南沿海民众和国内的沟通,还是国防安全角度,这条铁路都必不可少。
同时,他还牵扯到驱动当地经济发展的作用,就比如西南省矿产资源的开发,西南省内陆高原地区的海外贸易等等。
弗里德里希说道:“那我们总不可能什么也不做吧?现在政府财政压力很大,你们也应该做出一些牺牲,哪怕降低一些运营成本也好。”
对此,威尔斯说道:“殿下关于这一点,我们也不是没有预案,总结起来,大约为三点。”
“首先是部分运营线路撤销,尤其是一些东非老工业区的资源枯竭城市,这些铁路可以取消,降低维护和运营成本。”
“然后是加快铁路电气化建设,电气化铁路速度,效率和舒适度大幅度提升,才能和公路竞争,并且加大对企业的吸引力。”
“最后是加快高速列车的研发,进一步提升铁路速度,效率和舒适度,这也是现在铁道部的主要攻关重点。”
:<a href="<a href="https://u"" target="_blank">https://u"</a> target="_blank"><a href="https://u</a>" target="_blank">https://u</a></a>。手机版:<a href="<a href="https://u"" target="_blank">https://u"</a> target="_blank"><a href="https://u</a>" target="_blank">https://u</a></a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