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八读书网 > 都市小说 > 开局1958荒年,我带着生产队吃肉 > 第972章 六五年,高三
    王小北收敛了笑容:“行,不笑了,走,送你回去。”

    “我们散散步,我有话想跟你讲。”

    王小北虽感意外,但仍答应下来。

    两人推着车离开校园,漫步于狭窄的小巷中。

    季珊抱着书,边走边说:“今天,厂里有人找我了。”

    “说啥了?”

    季珊略显迟疑,没回话,只静静地走着,最终慢慢开口。

    “我们厂可能会参与三线建设,领导找我谈话,说我单身,母亲又在西北,如果厂子搬迁到那边,我可以离妈妈更近一些,所以他们希望如果厂子真的搬,我能一块前往。”

    王小北闻言,眉头紧锁。

    “你同意了?”

    见他神色严峻,季珊连忙摆手:“没同意,我不是要跟你商量嘛。”

    “我不同意,你哪都不许去。”

    夜色如墨,王小北的话语中带着几分不容置疑。

    说完,便将她轻轻拥入怀中。

    “想妈妈了就去看她,车票我包了,何必非得往西北跑?那地方,看着近,实则远得很,跟咱在城中觉得郊区不远一样,西北那边更是如此。”

    他稍微放松了季珊,又接着说:“再说了,你走了,我怎么办?”

    “嘿嘿……”

    季珊被他这副认真的模样逗笑了,随即颔首。

    “知道啦,所以才跟你商量嘛。我在工厂啥事不都跟你汇报,你学校里的事,我可是一无所知哦,哼……”

    王小北撇了撇嘴,“我除了上课还能干啥?”

    “那谁清楚呢。”

    季珊眼神中闪过一丝狡黠,让王小北心生炽热。

    他不由分说再次将她拉近,先享受片刻温存再说。

    “哎呀,有人。”

    季珊压低声音,急忙挣脱开。

    王小北虽能感知到周遭十米内的情况,但更远处便无能为力。

    环顾一圈没见人影,再看季珊那狡猾的眼神。

    立刻明白自己中招了。

    “好家伙,敢耍我?今晚看我怎么收拾你,明天别想起床。”

    “切,你太不知羞了。”

    季珊在暗处娇嗔着回应。

    二人玩笑间回到了院子附近。

    王小北并没有直接进入,而是在外守候,找准时机才悄悄溜进屋。

    这一夜,又是漫长无眠。

    王小北夜晚沉浸在温柔乡,弥补前一世缺憾。

    白天,在学校正常作息。

    学校的风云变幻,与他息息相关,又仿佛他只是个旁观者。

    周翰墨等人变得更为活跃,因为在他们眼中,学校已经不再是纯粹的求学之地。

    随着各个学校间的串联和声援,事态日益扩大。

    其中第六中学的情况最为严峻,毕竟那里是“社教”运动的重点实施校。

    12月。

    周翰墨领导的小组罕见地沉寂许多,而方威领头的小组则愈发活跃起来。

    “怎么回事?不是要去六中吗?怎么又不去啦?”

    面对班里士气略显低落的同学,王小北向袁国庆打听。

    袁国庆无奈地耸耸肩:“四中学生被叫到市府大楼开会,上面亲自训话,据说挨批了,说他们胡闹,还要找家长呢。”

    闻言,王小北了然于胸。

    他心中有了数。

    如果说第八中学暗地里被称为干部子弟的摇篮,那么第四中学便是另一类权贵子女的聚集地。

    不少知名人士的子女就读于此,占了学生人数的三成。

    但这不过是表面文章。

    果不其然,虽然被批评,但这群人私下仍与其他学校保持联络。

    偶尔挑动些小风波。

    快到假期的时候,市里头把师大女中,女三中等学生代表都召集到了市政府大楼开会。

    周翰墨这样的尖子生自然在列,跟着的还有六个学校校长、校领导。

    王小北不清楚会议具体内容,但他听说周翰墨回家后可没少挨打。

    能进那会议的,都是周翰墨这类的佼佼者。

    像裴宇航、袁国庆这拨儿的都没份儿。

    门槛最低也得雷霏那个级别,毕竟参会的就几十号人。

    尽管这些学生回去免不了被家里数落几句,但他们也算小有成就了。

    由市政府领头,教育局、各教育机构携手组建的“社教”工作队正式进驻四中。

    来的还都是些位高权重的大人物,足见对学生们的重视程度。

    这样一来,学生们好不容易燃起的热情又被压了下去。

    校园里的气氛变得沉闷,往日的活跃劲儿也收敛了不少。

    王小北心知肚明,堵是堵不住的。

    强压之下,总有一天会如洪水决堤般爆发。

    而此刻,那样的苗头已经开始显露。

    好在寒假及时到来,这群年轻人把精力转移到了玩耍上。

    滑冰场成了热门去处。

    过年期间,王小北没去港岛,毕竟那边眼下没什么紧要事。

    他的公司运行平稳,隧道工程也在顺利推进。

    但是,最迟后年夏天,他得再去趟港岛。

    资金可能不够用,得去筹措一些。

    时间匆匆,转眼到了六五年年二月。

    新学期伊始,四中跟六中的动向成了全校学生热议的话题。

    大家都翘首期盼着最终的结果。

    到了五月,正如王小北所预料的那样。

    今年的发展大会上,周翰墨带领的小组,经过大半年的积累和发展,团结了一大批力量。

    在五六月的发展大会上彻底击败了方威小组。

    从此,周翰墨在八中声名鹊起,顺应了时代的潮流。

    在这个时代,“又红又专”才是真正的主流。

    6月底,一条消息让原本平静的八中炸开了锅。

    这波震动甚至波及到了北平城的其他中学,乃至高校。

    四中跟六中在工作组入驻半年并深入调查后。

    一份日报的刊发重新点燃了周翰墨这批人的激情。

    报上发表文章指出,四中跟六中的部分校领导存在问题,特别是核心领导层,经历了一轮大清洗,并建立了新领导集体。

    即便不是全员换血,可有些人还是被送去农场接受再教育。

    这些人完成教育后虽能返校,却不再担任原职。

    当然,这种情况只是少数,算是对学生们的一个交代。

    真是一代新人换旧人。

    10月份。

    随着上一届高三学子的离校,王小北这一届学子正式走入了高三生活。

    他们即将面临高考。

    仅剩一年。

    考试成高三学子心头重石,成绩决定大学,没人敢懈怠。